浏览次数:11 标签:
每年的315都是打妖(wei)怪(lie)的日子,不锈钢制品更是年年被打,前年打不锈钢锅、去年打不锈钢壶。
燃鹅,被查到的不锈钢制品到底什么地方有问题呢?报道中往往提及的是高锰含量、磁铁吸得起来、有毒物质析出等语焉不详的描述。主流媒体尚且如此,普通消费者的认知就更五花八门了。
不锈钢是个庞大的材料谱系,想要在这个专业领域谈技(zhuang)术(bi),那也是要等级证书的:入门级一段选手的标志是带块磁铁,不吸的就是好材料;二段选手的标志是知道磁铁不吸的也有便宜货;真正的高手才能直指问题的核心:“不锈钢制品是否对健康有害,如何分辨?”。
鉴于“磁铁吸不起来的是食品安全级304不锈钢”这个观点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从不锈钢的导磁性开始聊,争取把广大吃瓜群众的水平直接拉到九段。
开讲之前,我们先普及一个知识点
磁铁能不能吸,取决于钢的组织
注:钢的组织还有很多种,我们挑和本文相关的三个举例。
不锈钢有很多种,其组织也不同
大体可分为四类
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这三种都是导磁的。
用一段选手的话说,就是磁铁能吸起来的都是妖艳贱货(其实双相不锈钢也是死贵死贵的高档货)。
奥氏体不锈钢(唯一的无磁导性不锈钢),其中包含200系和300系(大家最喜闻乐见的钢种304就属于这个家族)。但其中200系尤其是国内大量使用的非标准200系,在某些使用环境中耐蚀性低于300系。
用二段选手的话说,就是磁铁吸不起来的也鱼龙混杂(非标200系曾一度使市场无所适从,也是每年315都要被乱棍痛打一次的。)
钢的组织和食品安全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
不锈钢制品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GB 9684,这是一份国家强制标准(GB是强制标准,GB/T是非强制标准),全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锈钢制品”。
标准中是如何规定的呢?
3.1.1 主体材料 食具容器及食品生产经营工具、设备的主体部分应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吸不起)、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吸得起)、铁素体型不锈钢(吸得起)等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材料制造;餐具和食品生产机械设备的钻磨工具等主题部分也可采用马氏体型不锈钢(吸得起)材料。
吸铁石是否能吸起来和食品安全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什么指标和食品安全有关系呢?
比如不锈钢制品的理化性能
(是制品而不仅是材料,意味着不锈钢制品的生产过程也很重要。)
注:GB 9684中强制要求执行的技术条件有不少,理化性能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实战演练
1、看执行标准:其中GB 9684-2011是本文提及的食品安全强制标准;QB/T 2332是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的轻工推荐标准。说明这是个按照轻工推荐标准生产的保温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按GB 9684的要求标明所使用的不锈钢材质,国标的06Cr19Ni10,用【欧冶知钢】app的近似牌号查询功能可以得知,这个就是SUS304的近似牌号。大家不要只知道“304不锈钢”,其实他有很多马甲。
3、按GB 9684的要求表明“食品接触用”。
往往我们一看到315通报某个不锈钢制品不合格,第一时间反应是材料不好,这个观点大大错误。以上图执行标准为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GB 9684,既可能是原材料理化性能不符,也可能是没有按要求在包装上注明“食品接触用”字样或没有标注“材质信息”。
学会看标准,学会按规矩办事,这才是九段选手的标配水准,不扯似是而非的304,也不扯吸铁石。符合国家标准才是判断不锈钢是否食品安全的依据。
当然了,符合标准要求才允许在产品上打上执行标准号,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是不允许销售的,销售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