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1 标签:
烘烤硬化(BH值)
评估抗凹陷用钢的抗凹陷能力。试验时先将试样拉伸到规定变形量后,进行规定时间和温度的烘烤热处理。随后再次拉伸,用两次试验规定的应力差值来表示。
检测方法概要
将试样在拉伸试验机拉伸值规定的应变量,记录终止点的应力,随后对该试样进行烘烤热处理,再次测量试样的上屈服对应的应力(采用未经拉伸时的原始横截面积计算)。
检测标准
JIS G3135等。
注:不同标准测试方法的检测数据存在差异。
硬度 (洛氏)
金属材料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采用压痕深度大小来表示硬度值高低。
检测方法概要
采用洛氏硬度计,将压头采用规定的载荷分两个步骤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测量残余压痕深度计算得到洛氏硬度。
检测标准
GB/T230.1、ASTM E18、JIS Z 2245和ISO 6508-1等。
硬度(维氏)
金属材料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采用单位压痕凹面积上承受的载荷作为硬度值。
检测方法概要
采用维氏硬度计,在约定的载荷下将压头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载荷。通过测量表面压痕对角线长度,并将其转换为压痕面积后,计算得到维氏硬度。
检测标准
GB/T4340.1、ASTM E384、ISO 6507-1等。
扩孔率
评估薄板扩孔时孔边的成形能力。
检测方法概要
扩孔试验包括冲孔和扩孔两个步骤,冲孔完毕后用圆锥体压入冲制圆孔,直至圆孔出现穿透裂纹时扩孔的变形量的增加百分比。
检测标准
GB/T 24524、ISO 16630等。
非金属夹杂物(夹杂物级别)
炼钢过程中,少量炉渣、耐火料材及冶炼中反应产物进入钢液而形成的。标准根据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等,将夹杂物分成几大类,并按长度、数量等进行分级,通过评级反映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沾污度以及类型。
检测方法概要
夹杂物试样不经腐蚀,一般在显微镜放大100倍,用规定的视场进行检验,通常选取夹杂物污染最严重的视场,与其钢种的相应标准评级图加以对比来评定。
检测标准
GB/T 10561、ASTM E45等。
注:GB/T 10561标准根据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将非金属夹杂物分为A类(硫化物)、B类(氧化铝)、C类(硅酸盐)、D类(球状氧化物)、Ds类(单颗粒球状物)五类。ASTM E45的分类基本相同,但没有Ds类。
晶粒度(晶粒度等级)
晶粒度是指每个晶粒的大小。相关检测标准通常采用等级来区分其大小。
检测方法概要
在规定倍率的显微镜下与标准评级图对比来评定晶粒度等级。也可采用截点法和面积法等。
检测标准
GB/T 6394、ASTM E112、GB/T 4335等。
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
粗糙度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即在取样长度内粗糙度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检测方法概要
通常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仪测量试样表面轮廓线,得到一些测量指标。
检测标准
SAE J911、GB/T2523、JIS B0610、EN 10049等。
粗糙度(峰值数PPI或PC)
粗糙度轮廓中,每英寸(或每厘米)长度内峰的个数。
检测方法概要
通常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仪测量试样表面轮廓线,得到一些测量指标。
检测标准
SAE J911、GB/T 2523、JIS B0610、EN 10049等。
粗糙度(滤波中心线波纹度WCA)
冷轧薄板表面波纹度的评价指标。
检测方法概要
通常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仪测量试样表面。
检测标准
SAE J911、GB/T2523、JIS B0610、EN 10049等。
注:关于粗糙度Ra、峰值数PPI、波纹度WCA,我们会单独开篇详细解析。
时效指数(AI值)
冷轧薄板常温时效性的评价指标。
检测方法概要
时效指数值(AI)是指将同一根试样首先拉伸到规定变形量后,进行规定时间和温度的时效处理后,再拉伸,从而评判其屈服应力的增加程度。
检测标准
企业内控方法。
起棱试验
评价薄板成形性能的指标之一,多用于制罐行业的原料检测。
检测方法概要
按技术协议制取试样,插入试验片旋转手柄或自动进行弯罐加工,根据评级图比较作出评级。
检测标准
企业内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