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首次接触LCA,大概是在2003年,当时,宝钢中央研究院的刘颖昊博士申报了一个关于电镀锌产品LCA研究的项目,制造管理部李玉光首席应邀作为该项目的评审专家,参加了项目的立项评审,以此为契机,笔者对LCA的研究内容及WSA的相关研究进展有所涉猎。
2017年冶金科技进步奖的评审中,宝钢申报的《宝钢产品基于LCA的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的研究》项目获评为当年的一等奖项目。需要说明的是,可能是由于LCA的专业性太强,社会公众的知晓度较低,即使是钢铁行业的专家,受各自专业领域所限,对LCA的认识也是相对模糊的。笔者当年参加冶金技术进步奖终审评价时,清楚地记得,该项目从专业组推荐的特等奖候选项目,最终被投票为一等奖项目。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内钢铁行业内部,还是社会公众,在LCA认知、认同和实践方面,与欧美的ArcelorMittal,TKS,TATA Europe等老牌钢铁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言归正传,今天讨论一下循环经济及LCA,LCT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宝钢LCA研究和宝钢环境经营的一些往事。先介绍几个概念。LCA(Life Cycle Assessment)即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整体环境影响或环境绩效的测量工具。这种评价法为我们比较功能相同的同类产品的环境可持续性提供了一种测量标准。通过LCA,还可以诊断出现有工艺流程的痛点和难点,为管理者找到目前工艺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的科学精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LCA就类似CT机。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而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根据CT的扫描结果,对病患作出精确的诊断和对症下药。LCT(Life Cycle Thinking)即生命周期思维,是指跳出只关注生产现场和制造过程的局限,全方位关注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的思维方式。循环经济,亦称“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宝钢环境经营战略,是指宝钢以环境经营为导向培育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是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企业经营策略。
因此,LCT是与循环经济天然契合的一种思维方式,而LCA是测量和评估循环经济运行绩效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宝钢的环境经营战略中,LCA和LCT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 博士认为:“钢铁业是循环经济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循环经济提倡零浪费以及材料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相对于我们已习惯的“拿来—制作—消费—处理”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带来了明显不同的方式与结果。”在传统线型商业模式下,首先使用原料制造产品,然后在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将产品抛弃。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采用智能化设计,产品或部件可以修复、再利用、回收和再循环。循环经济是线型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资本重建,这里的“资本”可以是金融资本、制造资本、人力资本,也可以是社会资本或自然资本。这种方式强化了商品与服务的流动性,并保证将资源高效率地分配给产品和服务。循环经济中的产品设计,需要考虑耐用、易于修理以及便于最终再循环。再利用或再制造成本必须有竞争力,才能鼓励再利用或再制造行为。循环经济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到期时仍然保持其价值,同时减少或消除浪费。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形成所谓“三重底线”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关注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没有建立生命周期思维,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循环经济。在结构合理的循环经济中,钢铁行业的竞争优势显著超过其他同类材料。这些优势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体现: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再制造(Remanufacturing),再循环(Recycling)。
欧洲钢铁技术平台秘书长Jean-Pierre Birat 教授指出:“乍看起来,铝、碳纤维、镁和塑料等比钢材重量轻,或者更准确地说,比钢材密度低,似乎是让人感兴趣的替代材料。然而,当我们把一种材料的完整生命周期考虑在内时,钢材因其强度、耐久性、再循环性、多用途性以及成本等原因,仍然具有竞争力。”为了可持续性地解决社会问题,需要采用生命周期思维方式。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有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产品性能的潜力。生命周期思维要求我们,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使用的原料、消耗的能量以及产生的废物和排放物。这种思维方式始于产品设计,终于产品的使用寿命结束。作为设计合理的含钢产品,应该已经预见到生命周期结束时产品组件的再利用或再循环。通过计算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使用情况,以及废物和排放物的产生情况,才能明确认识一种产品的真实环境影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从哪里提高产品的长期环境可持续性。生命周期思维之所以重要,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我们了解一种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实际影响时,就能对应使用哪种材料做出最恰当的决定。例如,除了高强度钢材之外,有时铝、碳纤维和塑料等低密度材料也被用于轻量化用途。但是,低密度材料或制造费用高昂,或在生产期间破坏环境,或在产品生命结束时,可能需要填埋处理。对于这些材料,可能尚并没有经济的办法进行再循环或再利用。
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生命周期评价法考察了材料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包括产品制造、产品使用和废弃回收阶段。这种方法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评价法。以钢材为例,当材料可以完全循环再生变成相同材料,且没有品质损失时,这种方法则可称为“从摇篮到摇篮”评价法。② 生命周期清单:收集并计算数据,制作相关产品的材料、能耗和排放物清单(输入和输出清单)。③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在生命周期清单基础上,对特定产品或系统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量化。最常用到的一种量 化标准是“全球变暖潜能值”(GWP),该值以二氧化碳当量形式,表示温室气体排放物。④ 解释:确定重要的环境问题、给出结论和提出建议。生命周期清单/生命周期评价的品质和相关性,以及应用范围和解释,取决于采用的方法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些标准,这些标准为方法系的选择提供了指导,并且设置了透明度和报告规则。炼钢使用的主要原料包括铁矿石、煤炭、石灰石和废钢(或再循环钢材)。高炉工艺:该工艺以高炉和碱性氧气转炉为基础。世界上大约70%的钢材通过该工艺生产。电弧炉工艺:主要原料是废钢和/或直接还原铁或铁水以及电。世界上大约30%的钢材通过电弧炉路线生产。过去50年间,钢铁业技术进步已极大降低能耗。世界钢铁协会的会员单独或共同探索开发新的突破性技术,以进一步减少炼钢工艺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钢铁企业还通过碳捕获和碳存储技术,减轻二氧化碳排放物的影响。这些技术也帮助企业进一步减少炼钢过程中的其他排放物,例如,粉尘、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等。
在制造阶段,中间钢铁产品(例如,热轧卷材)被转化成为汽车等含钢产品。经过设计的钢材可以满足几乎任何应用所需的特定强度、耐久度和废弃回收阶段再循环要求。由于先进高强钢的使用,汽车设计可以做到更轻型、更安全、燃料更经济,并且可以减少生命期间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钢铁行业正在研究强度更大、重量更轻的新型钢材。例如,为建筑业开发更高等级钢种,可以更高效地建设更大、更高的建筑物,并且可以减少建筑用钢量。通过设计,可以再利用或再制造的钢铁产品,能够保护更多资源。再利用的优势在于,再利用只需极少甚至完全不需要能源。钢铁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结束时,可部分或全部再利用,这可显著延长钢铁产品的生命周期。例如,建造轮船的钢板可以重新轧制,用于建造新的船舶,输入的能源只有钢材的加热、重轧和运输能源。再制造是将耐用的旧产品恢复到几乎全新状态。其中包括将产品拆开,将每个组件彻底清洁并检查是否有损伤,然后按照原始设备制造商的规范进行翻新或更换新部件,然后,再将产品重新组装和测试,以确保正常运行。许多钢铁产品已经可以再制造,其中包括机床、电机、自动传动装置、办公家具、家用电器、汽车引擎和风轮机等。钢材可以百分百再循环,而且不会丧失其内在材料属性,钢材是世界上再循环率最高的材料。每年再循环的自产废钢和报废废钢大约有6.5亿吨,节约了大量能源和原料。通过利用磁选技术,可以方便地从几乎任何废物流中回收报废产品中的废钢。世界钢铁协会有一份报告显示了不同行业的回收率,小型电器和家用电器的回收率为50%,机械的回收率则高达90%以上。商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结构钢材可以达到98%的回收率。再循环确保炼钢投资的原料价值在钢铁产品生命结束之后还能长久延续,并且钢材仍然构成社会的永久性资源。2005.06 国内首份钢铁产品LCA报告(电镀锌产品)2009.04 首次与世界钢铁协协会LCA数据平台对接2009.10 首次与下游用户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研究(钢制易拉罐)2010.06 与联合国环境署UNEP合作开展绿色采购项目2010.09 参与WBCSD、WRI温室气体核算标准项目2011.05 发布《绿色宣言》及基于LCA的五大类产品环境声明2011.06 首次与上游供应商开展绿色采购试点研究(耐材,辅料)2012.10 获世界钢铁协会“生命周期评价卓越奖”2013.03 LCA升级扩容覆盖碳钢、不锈钢、特钢2013.05 负责中国钢铁协会“2020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愿景及若干重大问题LCA子项”宝钢于2003年开始关注LCA方法,2004--2006年正式立项进行了首个LCA项目“宝钢电镀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2006--2009年“宝钢分公司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研究”项目将产品范围扩展到宝钢分公司全部产品。这两个项目,从零基础开始,建立了宝钢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论体系,构建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计算模型,开发了钢铁产品LCA软件。在此期间,宝钢2005年成为世界钢铁协会LCA专家组成员,参与世界钢铁企业LCA方法论的制定工作,承办了世界钢铁协会的LCA专家论坛,参与完成了世界钢铁协会20072008年“世界钢铁LCA数据库更新”项目,并负责世界钢铁协会全球钢厂的LCA建模分析与优化工作。2009年,宝钢提出“环境经营”的发展战略,不仅追求钢铁制造过程的绿色,更要致力于“成为绿色产业链的驱动者”,在此背景下,宝钢股份科技部支持建立了科研大项目“宝钢产品基于LCA的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的研究”,并立项进行了为期四年(2010--2014年)的LCA的深化应用研究。该项目主要围绕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标准方法与模型、平台建设、绿色制造、绿色采购、绿色营销、生态设计六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2012年,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了宝钢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产品范围覆盖到不锈钢、特钢;2011年宝钢高规格发布了钢铁行业首份基于LCA研究的“绿色宣言”及首批5份经过国际权威第三方认证的“产品环境声明”,被媒体誉为“中国钢铁绿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12年底完成了《GB/T 30052 钢铁产品生产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规范(产品种类规则)》标准制定,于2013年正式发布;大项目研究期间,建立了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及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以及依据计算模型为各种应用场景定制化开发的16套LCA软件;研究了国内外碳核算方法与标准,建立了宝钢钢铁产品碳排放计算模型和数据库;开发的碳排放模型,不仅被用于宝钢内部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为上海市能源与环境交易所碳排放交易工作提供支撑。参与了国际知名机构世界工商可持续发展理事会(WBCSD)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碳排放核算标准的制定。2013年提出了基于LCA方法的宝钢绿色产品评价方法产品环境绩效指数(BPEI),并在宝钢内部试行。2010--2014年,分两个阶段完成了宝钢LCA在线线数据平台,主要功能分为LCA数据在线采集系统与产品LCA结果查询分析系统。建立了宝钢钢铁产品LCA环境绩效数据库,包含碳钢、不锈钢、特钢共131个大类产品、35个具体牌号产品10年的环境绩效数据。国内企业提到绿色制造概念,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量化评价手段。宝钢利用LCA方法,系统化地从全流程节能减排视角量化分析环境影响因素与节能减排潜力;以全流程环境负荷最低的目标进行优化制造排产设计;提出了基于LCA方法的能源效率分析与最佳可用技术(BAT)分析方法。2011--2014年,宝钢开展LCA在绿色制造中的应用研究,以硅钢NSGO产品为示范,进行产品绿色制造全流程节能降本研究;以汽车板典型钢种为研究对象,将环境绩效列入排产考虑维度,开展了制造全流程优化排产研究;开展了宝钢全厂及主要产品的主要环境负荷影响因素分析、高炉-转炉流程与电炉流程LCA评价、热送热装、全氧高炉、高炉煤气碳捕集、工序节电节能减排收益分析、宝钢硅钢绿色制造全流程节能降本方案定量化评价等工艺、技术的LCA评价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撑和参考。2010--2012年进行了“钢铁生产节能减排最佳可用技术(BAT)研究及宝钢节能减排分析”研究,形成宝钢最佳可用技术数据库,并针对全厂进行了能源效率分析。2010--2014年期间,分别与海尔、上海日立、变压器厂、电机厂、汽车零部件及主机厂合作开展了硅钢、汽车板、家电板等多个绿色用钢解决方案研究,为用户提供选材方案指导,从质量、成本、环境绩效给予选材参考。并从这些案例中总结提炼了基于LCA方法绿色用钢解决方案概念和方法。宝钢以LCA为理念和方法,以“成本、质量、环境绩效”为关注点,形成了覆盖各大行业、覆盖宝钢各品种先进钢材的系列绿色解决方案。绿色用钢解决方案是总结提炼和用户的合作成果、展示公司产品和技术实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载体,是诠释宝钢产品绿色、能给用户和社会带来的价值的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绿色产品销售、扩大宝钢产品影响力,增强用户粘性。绿色采购就是拒绝采购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商品;选择采购那些资源能源利用率高,生产过程清洁,使用清洁能源和清洁原料,废物产生少,环境污染小或者没有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使用后的废物便于回收再利用的产品。2010年宝钢与联合国环境署(UNEP)合作进行了基于LCA的绿色采购(中小供应商管理)项目“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成熟度模型”研究,并与浙江自立耐火材料公司合作进行了实践。之后3年,分别以耐火材料、炼钢辅料、油脂、轧辊和电极等产品为试点,进行了绿色采购的应用实践,促进上游供应商的产品绿色化。(1)全流程综合性量化评估采购成本与使用成本,而不仅仅是追求采购成本的最低;(2)对供应商产品的环境绩效的量化评价,使环境绩效准入制度变得可行。对于国内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设计方法中一般仅考虑质量和成本因素,而很少考虑环境因素或仅进行定性的分析。产品生态设计的研究一直徘徊在概念或理念阶段,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其具体表现为:缺乏系统化的可操作性的理论方法的支撑;缺乏系统化的生态设计的模型;缺乏充足与可靠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数据;缺乏用户及社会环境需求的表达。针对这些问题,2010--2014年期间,宝钢分别与海尔、日立开展了绿色概念空调的生态设计研究,与上汽开展了汽车B柱小总成生态设计研究,宝钢BCB白车身的生态设计研究,将LCA的应用上升到生态设计的高度。宝钢提出了基于LCA的钢铁产品生态设计方法与计算模型,通过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环境负荷,分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原燃材料、资源利用等因素变化对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性能的影响,实现产品在设计阶段的环境要素融入。2018年07月完成了BCB1.0 Plus生命周期评价与生态设计研究。期间,由于宝钢在LCA方面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与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工商可持续发展理事会(WBCSD)、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国际知名机构的合作机会,相关项目内容和成果,经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和传播,极大地提升了宝钢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知名度。宝钢是国内率先完成LCA在线线数据平台的钢铁企业,时至今日,宝钢可能仍是该领域的孤独前行者。此时此刻,不知道是该为宝钢一如既往的“领先”而高兴,还是为整个行业的迟钝、冷漠而悲哀?在2012年2月召开的宝钢环境经营专题研讨会上,公司明确提出了以环境经营为导向培育竞争优势,积极践行“实现绿色制造、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逐步建立宝钢面向钢铁新时代的竞争力要求。会议指出:环境经营是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企业经营活动。宝钢开展环境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政策法规的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市场竞争的要求。“绿色环保”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市场准入条件,并正在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环境经营是一项体系工程,当时,宝钢尚处在环境经营的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下阶段,宝钢钢铁产业单元要紧扣绿色制造和生态产品设计主题,建立环境经营体制;全流程研究节能减排工作,加大环境友好技术、工艺的推进和应用工作,保证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完成三年(2010--2012)节能减排考核目标;推广应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推进绿色产品营销行动方案的实施。多元产业单元要以环境经营为导向提高竞争力。从建立环境经营管理体系、制订面向环境经营的专项计划、建立环境经营业绩考评制度、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稳妥推进环境经营体制的转换工作。与会的徐乐江、刘国胜、何文波、赵昆、马国强等时任宝钢领导在发言时指出,环境经营是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关系到宝钢未来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他们强调,各级管理者要进一步提高对“成为绿色产业链的驱动者”的公司愿景的认识,认定目标,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要增强紧迫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具体行动计划,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使宝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要求,在实现绿色制造方面,要深化“三流一态”工作,降成本,促节能;在开发绿色产品方面,要继续做好基于LCA评价的推广工作,加大产品领先优势,引领标准的制订;在发展绿色产业方面,要拓宽发展视野,立足市场需求,大胆探索实践,走出新天地。公司上下要形成合力,认真探索构建面向环境经营的组织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环境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以推动和保障环境经营战略的切实贯彻执行;要持续开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行为养成活动。2011年5月25日上午,上海浦东东郊宾馆,宝钢在业内独家发布了《绿色宣言》和《产品环境声明》。业内环保专家、宝钢供应商和用户、社区居民以及30多家中外媒体等的百余位代表,一同见证了这一国内钢铁业绿色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此次发布是宝钢实施环境经营战略、体现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表明了宝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是我国钢铁业在产品环境绩效披露方面的重大进步。发布会上,由时任宝钢股份副总经理周建峰发布了热轧等五大类《产品环境声明》,公布了这些产品从原料开采到产品加工、使用阶段的生态信息技术性文件,为公众提供了可验证、可量化的产品环境绩效数据,表达了宝钢接受公众监督、不断提高环境绩效的信心。时任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发布《绿色宣言》。宝钢承诺:优先与环保绩效良好的供应商合作,集中全公司智慧,开发高能效和高资源效率的制造工艺,向社会提供环境绩效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并与用户分享先进的环境设计理念和技术。《绿色宣言》涉及采购、生产过程、产品、合作等方面,将成为宝钢环境经营战略的行动纲领。此次发布会是宝钢绿色发展进程中一个崭新的起点,宝钢的《绿色宣言》也是中国钢铁行业首次对全世界的公开承诺,也是对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方的公开承诺,所有的环境绩效数据都是符合公认国际标准的规定,是可追溯、可验证、且可接受公开评判和监督的。时任宝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宝钢股份董事长何文波在发布会上作了《新时代、新钢铁、新事业、新伙伴》的主题发言。他从“当今世界的钢铁业”、“感知时代的脚步”、“环境经营是一种选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在实施环境经营的道路上,宝钢将努力实现钢铁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以最低的消耗和最小的排放,完成钢铁产品的生产过程;开展生态设计、开发生态产品;整合环境技术、发展环境产业。宝钢愿意为广泛的钢铁下游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可靠的、环保的,并不断持续改善的产品和服务;愿意与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企业及社会各界精诚合作,迎接新时代,共创美好未来。宝钢率先发布《绿色宣言》和《产品环境声明》,这无疑是中国钢铁工业史上一次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是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它的全部。因而,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未未超越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在当前不断变暖的地球气候,生态危机空前加剧的今天,钢铁行业面临着随时出局的危险。用《诗经 小雅 小旻》的诗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来描述此时钢铁业从业者的心态,恐怕也是十分贴切的。2019年11月,汇丰银行可持续金融部门发布了一份名为《Steel for the Future:The transition to responsible, zero carbon steel making》的报告,报告指出,钢铁制造商对城市化、基础设施发展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然而,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应对气候挑战,则意味着钢铁制造商对运作过程和价值创造的重新思考。目前,钢铁产品制造商需要促进其改变的动机,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市场力量无法提供脱碳解决方案的足够驱动力。从供给侧看,目前钢铁行业的脱碳行动路线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商业利益方面还不具备可操作性。2019年11月5日,由钢铁产业链利益相关方组成的“ResponsibleSteel”组织,发布了第一版ResponsibleSteel标准,将帮助最重要的钢铁市场买家(建筑和汽车),区分出哪些钢铁产品制造商是在考虑气候因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哪些钢铁工业产品制造商在低碳转型道路上停滞不前。该标准的发布,也是社会公众对钢铁制造商发出的一个气候关切的信号。
正如汇丰银行的这份报告所显示的,实现钢铁产品的低碳生产有多种途径,解决方案与技术无关,只与结构和生态系统相关。ResponsibleSteel的目标是将关键基础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和金融融资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来促进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此外,法律法规的监管行动,例如对碳排放定价,也会加速这种转变。当地时间2019年12月15日,史上耗时最长的联合国气候峰会终于在西班牙马德里落下帷幕,与会各国达成折衷协议,同意在2020年下届峰会前,提出对抗气候变化的新承诺,而与会国家就减排力度、为受气候变化影响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国际碳信用额交易市场规则等其他分歧问题,则待下次峰会处理。对此结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感到“失望”。截止到13日,各方尽管已经就一些重要的问题达成一致,比如能力建设、性别计划和技术,但在一些更重大、更具争议性的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全面的协议仍未出台。报道称,欧盟与一些小型岛屿国家支持设定更具雄心的目标,但遭美国、巴西、印度等多个国家反对。在本次大会主席国智利的请求下,谈判一直持续到13日夜间,14日早间发布的一份成果文件草案据称让谈判各方感到不满,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代表称之是“不可接受”,是对2015年的《巴黎协定》所做承诺的背弃。科学家警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尽快骤减,以防止全球气温在本世纪末升高幅度超过1.5摄氏度。按照现今排放水平,全球气温将升高3至4摄氏度,同时给一些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
蔚蓝星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把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环境经营战略,可能是当前倍受诟病的钢铁业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