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1 标签:
【C料】【D料】到底有多少料?
在钢铁贸易中,经常会听到“C料”和“D料”的说法,甚至偶尔还有“E料”,这其实是业内流传的“黑话”。虽然大伙儿天天挂在嘴上,却很少有人说清楚他们源自哪里,有什么要求。
下列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
C料、D料指的是什么?
这个“业内黑话”来源于什么地方?
询单中用户需求的是板卷,厚度1.0mm左右,这个厚度一般是冷轧产品。
业内低碳钢冷轧板卷的C料、D料通常指的是SPCC(SPCCT)、SPCD。这个系列源自日本工业标准JIS G3141,有 SPCC、SPCCT、 SPCD、SPCE、SPCF、SPCG 六个牌号,他们的近似牌号是欧标EN10130中的DC01~DC07系列。
这个系列的钢牌号前三位字母都一样,仅最后一位CDEFG代表适用于不同的冲压级别。
老早以前我国大量参考日系标准设计制造产品(类似现在的东南亚),业内的老前辈们为了便于交流使用了这样一种“方言”(据说两个字的发音比四个字的发音更短促有力,吵架或下达指令时引用会更有气势~~)。
注:另外一个流传甚广的版本是指源自ASTM标准的“CQ级”,“DQ级”钢。这个其实也并不冲突,日本战后工业体系大量参照美国,所以也是一脉相承的。
热轧C料、D料指的是什么?
询单里用户需求的是冷轧产品,如果是“热轧C料、D料”呢?通常指的就是SPHC、SPHD。
这个系列源自日本工业标准JIS G3131,共有SPHC、SPHD、SPHE、SPHF四个牌号,和冷轧产品类似,钢牌号前三位除了把第三位由代表冷轧(cold roll)的C改成代表热轧(hot roll)的H之外,最后一位CDEF代表的含义和冷轧产品是类似的。
C料和D料的说法能在合同中直接引用吗?
严格来说....不建议这么做,C料D料是一种“方言”,除非厂家的企业标准或技术规范中明确注明(如:参照JIS G3141中的SPCD),或明确注明了技术参数。
方言仅是便于交流,真正打官司的时候是要根据合同来的。如果合同中只写了"C料"这样一个钢号名称,那解释权就归厂家所有了。
说到这里,柴哥想起去年做技术服务时碰到的一起案例:某公司采购小钢厂的Q235板材,没有注明标准号,仅在合同上备注了下“保证90°折弯”,也没有标注折弯的弯芯直径等技术参数。材料送到工地制管全部开裂,虽然最后确认是一批“地条钢”,但仍陷入漫长的法律纠纷。
后记
“一流企业定标准”之类的口号我们可能已经听到耳朵起老茧了,但不可否认“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制造业的基石,熟悉了解其中的门道才能避免损失,提高效率。